第十集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也是工业赖以生存的命脉。然而,天津这个拥有七百万人口的华北工业重镇,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水源不足,水质不良,出现了严重的水荒。引滦入津工程就是解决天津用水的一项综合性大型输水工程。全长二百三十四公里,横跨滦河、海河两个流域,全线共二百一十五个项目,其中,穿越将军帽山约十公里长的引水隧洞,是最艰险的地段,也是全线的“卡脖子”工程。
哪里工程最艰巨,那里就有铁道兵。他们奋然请缨,承担了七千二百一十米的隧洞开凿和一千五百多米的明挖埋管任务。
这里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却有艰辛的劳动,顽强的奋斗。和大山拚刺刀,同样需要信念、力量和智慧。同样需要付出代价。这里随时都会有塌方飞石,也有惊心动魄的拼搏和牺牲。不过,作为能征惯战的铁道兵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把他们在祖国万水千山之间创造的业绩比作一曲雄浑激昂的交响乐的话,这些只能是其中一个短短的乐章。
一九八三年春节,万里副总理专程来到引滦工地,看望了施工部队,并高度赞扬他门的革命干劲和创造精神。
虎威雄风,气吞幽燕。参加引滦工程的铁道兵部队,一马当先,节节获胜,刷新了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他们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战胜了五百九十多次塌方,攻克了二百三十多处断层。他们和驻津部队互相协作,并肩作战,只用了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就提前一年贯通了这条目前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奇迹。
一九八三年七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了引滦入津建设工地。乘车通过了万米“地下长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项宏伟壮观的工程,也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勉励。
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闪耀着时代光彩的引滦精神之花,孕育出了丰硕的成果。天津市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等出席了大会。杨尚昆作了重要讲话。不久前,军委主席邓小平也高度赞扬参加引滦的施工部队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榜样,为八一军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引滦入津,造福人民,滦水滔滔,千秋永志。当年,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在这里屯兵御敌,谱写了爱国主义的篇章。今天,新一代中华民族的儿女,在巍巍古长城脚下,降龙伏虎,为人民建立了更加辉煌的业绩。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一日,天津市隆重举行通水典礼。海河两岸,一片 腾。从此,天津人民吃成水的历史结束了。当清澈甘甜的滦河水唱着歌,滔滔菌去,流入津门,去催转飞旋的轮机,去浇灌生活的繁花,去冲泡喷香的“碧螺春”和“西湖龙井”的时候,那都带着铁道兵深深的情意和祝福。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叶剑英同志的题词,正是铁道兵部队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三十多年来,这支“铁路建设的突击队”南北转战,志在四方,以艰苦为荣,以修路为荣,先后参加了五十二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的修建工程,建成铁路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三公里,架起桥梁四十五万五千九百O四延长米,凿通隧道九十一万二千四百八十四延长米,完成土石方八亿四千一百八十八万方。
一顶帐篷,四海为家,只要祖国一声令下,他们总是挺身而出,奋勇出征,用英勇顽强的战斗,用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业绩,去赢得荣誉,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和赞扬。
根据国家和军队体制改革的需要,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三十五号文件,决定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将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为全面开创铁路建设的新局面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感谢摄影师们,用他们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山川之秀,力量之美,理想之光!就是这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激战,再现了铁道兵豪迈的战斗风貌,题写了铁道兵载入史册英雄壮举,记下了铁道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使人们深深地了解了这支英雄的部队。他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风、霜、雨、雪漂白了他们的征衣,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的辽阔疆土上,年年月月,一锹一镐地辛勤劳动着,用理想的彩笔描绘着祖国的锦绣山河,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繁荣昌盛。那一条条铺展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路,是铁道兵部队几十年含辛茹苦、浴血奋斗的结晶,它从旧中国通向新中国,从战争通向和平,从贫困通向繁荣,这是一首豪迈的史诗,是一曲威武雄壮的铁道兵之歌!
外委工程
为提高部队经费自给率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铁道兵在积极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指令性任务的前提下,各部队主动承担路外其他部门、地区、单位委托的一些工程项目,共承揽外委工程487项,其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引滦入津”工程。
天津市严重缺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修建引滦入津工程。1981年10月,铁道兵第8师、11师52团同北京军区某师陆续开进工地展开施工,1983年8月竣工通水。施工部队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1982年4月1日,引水隧洞正洞正式开工。图为天津市引滦入津开工典礼大会会场。
全长9690 米的穿山引水隧洞是引滦入津工程中最艰险地段。铁道兵第8师、11师52团,担负开凿7210米的引水隧洞和1565米的明挖埋管任务。图为部队寒夜破冰施工。
开凿隧洞任务艰巨,工期一再提前,施工部队采取“长隧短打,多口并进”的施工方法,加快了工程进度。图为正在开挖中的第5号斜井。
输水隧洞宽5.7米、高6.25米,任务艰巨,施工连队展开夺旗擂台赛。第8师40团7连创造月掘进130米成洞100米的记录,被铁道兵指挥部授予“引滦入津猛虎连”称号。
输水隧洞岩石破碎,断层较多。铁道兵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一次又一次大塌方。
指战员奋斗在“地下长廊”。施工进度不断加快,大批石渣源源外运。
引水明挖埋管工程全面展开。
绑扎管体钢筋。
1983年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一,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中背手者)到引滦工地看望铁道兵指战员。他赞扬说:“我去东北林区最艰苦的地方遇上铁道兵,到青海高原格尔木又遇见铁道兵,成昆铁路最艰苦工程也是铁道兵修建的,这次又参加引滦工程施工。铁道兵都是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我们国家建设立了大功。”
铁道兵担负的明挖埋管工程胜利完成。
引水隧洞打通了,战友会师,狂欢胜利。
1983年4月28日,铁道兵部队举行引滦入津隧洞贯通祝捷大会。
铁道兵第8师40团在引滦隧洞施工中,敢打硬拼,荣立集体二等功。1983年1月15日,铁道兵在河北迁西县,为40团举行表彰大会。
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赵、副总理田纪云等视察引滦工程。
1983年8月28日,铁道兵指挥部召开参加引滦入津工程施工部队庆功大会,77个单位、2460名个人立功,16个单位和个人获荣誉称号。副总参谋长何正文(右2)、总政治部副主任黄玉昆(右3)、总后勤部副部长李元(右1)到会,代表军委、三总部向引滦入津功臣祝贺。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高度赞扬引滦入津工程施工部队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榜样。图为中国最长的穿山引水隧洞——地下万米“水晶宫”。
1983年8月,引滦入津工程提前两年全部完成。滦水南流入津门,甘甜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战士们欢庆胜利通水。
饮水不忘引滦人。9月11日这天,天津人民象庆祝盛大节日一样,隆重举行通水典礼。天津人民铭记子弟兵创建的丰功伟绩和英勇献身的战士,在景忠山下竖起纪念碑,在海河与新开河交汇处建起感恩塔。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推荐样音
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

关注【客服微信】
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成功
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
你也可以注册,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在线接单配音。(7 X 24小时主播接单)